堅持,稍等!因此,將低價出售的超專業、模組化機器(Mac Pro)與相當封閉、緊湊的設備(如大型 Mac mini)(Mac Studio)進行比較:這是一個奇怪的想法!然而,這兩台機器幾乎共享一切:CPU、GPU、RAM 和大部分主機板
可以這麼說。正如我們將看到的,情況將會有所不同,關於連接和內部擴展,以與 ARM 架構相關的許多妥協為模。

概括
沒有新設計!
我們兩台機器的第一個共同點是,它們的設計沒有絲毫改變!

Mac Studio 沒有異常,其架構仍然相似。我真的很喜歡他的超緊湊的格式和它的 Mac mini 外觀會吃太多!

顯然,機器保持完全關閉狀態:無內部端口,無需添加 RAM 或 M.2 SSD,您將不得不使用豐富的連接(見下文)。

其包含的高度使其能夠從螢幕下方通過(即使是來自蘋果的)沒有任何問題,並將其保留在桌面上 - 畢竟,它非常實用!

蘋果圖片中這件相當精緻的衣服與實際使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需要製作一個真正的蜘蛛網!乙太網路、SSD、RAID、USB 集線器...所有連接和儲存均在外部完成,請小心隱藏電纜!

至於Mac Pro,儘管放棄了Intel架構,但至少外觀上沒有任何變化!

Apple 保持了非常成功的永恆設計,這款外殼四面都有孔,以優化通風。毫無疑問,出於成本原因,我們無法在上部獲得任何快速訪問,例如 SD 讀卡器或附加端口、音頻插孔甚至 HDMI,這些在日常工作中非常有用。

更讓人震驚的是箱子的內部!就像熱車中的引擎缸體已被拆除以在車輪上放置一個電氣組一樣,這台機器看起來令人難以置信...空!

蘋果甚至沒有改變通風(見下文)我們也發現英特爾時代需要大型散熱器來控制熱。您無法添加 RAM,但您仍然可以透過稍微打開塑膠艙口來存取機器背面的 SSD。

即使 PCIe 卡需要空間,提供這麼多插槽還有用嗎?正如我們將在下面看到的,例如,最大化儲存位置會更明智。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曾對許多電腦進行過修補,我必須承認仍然對這個非常優雅的內部感到驚訝一身黑衣,內部組織讓專家夢寐以求電纜管理
對面的塔。

總之,在其高級時裝的外表下,這款 Mac Pro 給人一種在最後一刻拼湊起來的機器的感覺,蘋果希望盡可能重用 2019 年 Mac Pro,而不是從頭開始採用新架構,更符合 Apple Silicon 晶片。
規格:新功能和回歸之間
在 Mac Studio 上,可以在 M2 Max 和 M2 Ultra 之間進行選擇,而 Mac Pro 只會提供目前最強大的晶片。

已經對 M2 Max 進行了廣泛測試,我們將特別重點介紹 M2 Ultra,這是 2023 年夏天的真正新奇產品。

在紙面上,M2 Ultra展現了一些相當吸引人的功能對於專業人士:
•24個CPU核心(16P + 8E)
• 60 或76 個 GPU 核心
• 64、128 或192GB 內存
• SSD 鋼彈8至

與 M2 Ultra 相比,我們增加了 4 個核心,但這些都是...經濟型核心, 換句話說,鏡片
。在專業機器上有點奇怪,因為它不受筆記型電腦上相同的熱和電氣限制,我們更喜歡 4 個快速/高效的核心。

事實上,蘋果發現自己被自己的策略所困:M2 Ultra 是一種矽弗蘭肯斯坦,即兩個 M2 Max 晶片的組合 - 每個晶片已包含 2 個核心鏡片
額外的。要創建真正的專業處理器,有必要從一張白紙開始並創建一個單獨的架構——考慮到以專業 Mac 為代表的市場,這無疑太貴了。

另一種可能性是創建一個 M2 Extreme,並排放置兩個 M2 Ultra。蘋果似乎正在醞釀這個想法,但該公司似乎很難兌現由台積電代工的承諾——這家台灣工廠 100% 生產 Mac、iPad 和 iPhone 中使用的此類晶片。

擁有48顆心,因此,Mac Pro 可以與最新的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競爭。例如,Xeon W9-3495X 有 56 個核心!儘管功耗可能升至 420W,但它仍提供比 M2 Ultra - 在缺乏支援的情況下,我們不可能直接在 Mac 上進行驗證,但跨平台基準測試工具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另一個令人失望的地方是記憶體。 192GB,在 CPU 和 GPU 之間共享,對於 Mac Studio 來說是不錯的,對於 Mac Pro 來說稍少一些,在 2019 版本上可能會增加到 1.5TB!顯然,這種容量的使用是非常具體的,但這個大型模組化塔的客戶群也是如此。例如,使用大型 GPU 紋理或大段資料進行並行計算的人將很快達到統一記憶體的極限。

簡短的,透過在 Mac Pro 和 Mac Studio 中提供相同的晶片,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蘋果發現自己陷入困境今年是前所未有的,而且真的
專業 SoC 可能不會在明年之前發布,也許是 M3 Extreme,誰知道呢?
CPU:24核,+20%
Apple 僅增加了 4 個高效核心,但仍宣稱效能比 M1 Ultra 高出 20%。

GeekBench 中的數字略低,約 17%,知道這個臥推程序是專門為管理每顆心臟的所有力量而設計的,無論快慢。

在CineBench上,這次的進度達到了承諾的20%,但一分也沒多!然而更令人驚訝的是,配備 76 個 GPU 核心的 M2 Ultra略高於搭載60個GPU核心的晶片,而CPU部分是完全相同的。我在測試期間沒有測量到顯著的頻率差異,我想蘋果可能會發布CPU馬數在配備更有效率 GPU 的晶片上,以免限制其密集使用 - 但這仍然是一個猜測。

在 Logic Pro 中,僅使用 CPU 的 Apple Audio 軟體多年來,它一直作為我們的測試基地,但進展要小得多:

M1 Ultra 和 M2 Ultra 之間只有 6% 的差異!可以說,確實令人失望。對於音樂軟體來說,它不需要GPU。這實際上可以透過此類程式的工作原理來解釋:邏輯是要求很高的軟體,這將有利於高效能核心來管理每個軌道的效果和連續性。從此,心鏡片
並不總是可以被程式完全利用。這清楚地表明了這款 M2 Ultra 在專業用途和桌上型軟體之外的局限性,這對蘋果來說往往更有利。

GPU:真正的飛躍!
在圖形方面,M2 已經效率更高了()比 M1 強,這一點在 M2 Pro 上得到了證實,在 M2 Ultra 上也是如此。

擁有 60 到 76 個核心(M1 Ultra 擁有 48 到 60 個核心),進展似乎不大,但蘋果仍然宣布增加 30%另外,從一代到下一代人,這都是相當令人高興的。

在GeekBench Metal測試中,進展在 23% 到 33% 之間波動,與最強大的晶片相比,入門級的進步更為明顯。
另請注意,60核心M2 Ultra性能優於64核心M1 Ultra,這證實了蘋果已經審查了每個GPU核心的架構,不像CPU部分似乎沒有一點進步。

最後,請注意 M2 Max 的良好性能,它溫和地挑逗了 M1 Ultra 48-考慮到價格,這似乎是一個很好的妥協。

在仍在測試 OpenCL(已棄用但仍被跨平台應用程式廣泛使用)的 LuxMark 中,我們發現了相同的模式。從邏輯上講,M2 Max 的速度是 M2 Ultra 的兩倍,配備的核心數量是 M2 Ultra 的兩倍 - 因此,具有同等內核的高端設備的性能不會降低。

一如既往,我們也測試了一些使用 CPU 和 GPU 組合的遊戲、要求較高的程序- 這對於結合這兩種類型的計算的應用程式來說非常有趣。遺憾的是,Mac 遊戲近年來表現如此膽怯,我們不得不依靠老古墓奇兵
這甚至不是 CPU 部分的本機!

如你看到的,M2 Ultra 實際上提供了真正的效能飛躍 (36%)但令我們驚訝的是兩個 GPU 實現幾乎相同的結果,儘管有 16 個核心的差異。軟體不能管理所有額外的核心嗎?蘋果會降低頻率嗎?就我們而言,很難回答這個問題,特別是因為測試期間 GPU 頻率(變化很大)看起來非常接近-我們必須進行一些深刻的反思才能知道原因。

我們也發現這種情況三國全面戰爭
(與 M1 相比+20%)。某些 API 存在問題?將CPU和GPU結合在同一支架上的晶片過熱?無論如何,在這種特定情況下,尤其是對於使用 Unity 的 iOS/macOS 開發人員來說,這是相當令人失望的。

最終確認來自GFXBench Metal,這裡選擇的三個測試中的兩個顯然為效率最低的 M2 Ultra 帶來了優勢!該程式針對Metal(Apple的API)進行了超優化,並定期更新,因此更符合3D動畫的現實。

我們會注意一次儘管 M2 Max 在這些測試中一點也不荒謬(它嘲笑了 M1 Ultra!),該晶片也許還有更好的機動空間來維持其頻率,CPU 和核心的功能較弱,可以讓馬匹運行更長時間。


我們顯然有經過測試的視訊程序,例如 Final Cut Pro。在這個專門針對視訊效果(模糊、對比)的傳統測試中,與 M1 Ultra 相比,我們將計算時間除以二到三!以前從未見過!我們也正在為下一代設定新的測試,因為我們的大型 4K 影片在短短幾秒鐘內就被吞沒了。
我們將再次註明M2 Max 的優異成績,幾乎達到 M1 Ultra 的水平-最終確認該晶片確實非常強大。

另一個好驚喜,影片轉換終於受益於 4 個媒體引擎!在這些出口測試中,我們將當時使用 M1 Ultra 所得的時間減半。但請注意,隨著 Final Cut Pro 和 macOS 的各種更新,M1 Ultra 也有可能受益於 4 個媒體引擎克制的
當時(我們得到了與 M1 Max 相同的結果)。

我們也在 Adobe Première Pro 中找到了這些不錯的數字,它使用與 Apple 相同的視訊轉換 API。請注意,我在DaVinci Resolve 中的測試並未在本文中發布(我更願意對您保持透明),因為它們缺乏一致性(M2 Max 有時發現自己領先於M2 Ultra...) - 我肯定會重做測試有幾次,您可能需要等到版本 18 稍微穩定並支援最新的優化才能重新整合它們。
SSD:蘋果,你真丟臉!
在專業人士使用的機器上提供 512GB (M2 Max) 和 1TB (M2 Ultra) 之間的 SSD,尤其是在影像領域,這還不算什麼嗎?

之後,蘋果再次推動採取代價高昂的選擇:
• 2TB (+1TB) 460 歐元商用 SSD 約為 130/150 歐元
•4TB 1150 歐元(+3TB) 商店售價約 220/250 歐元
ETC。

在蘋果 SSD 速度明顯更快的情況下,這些價格仍然合理比商業重要,但如今情況已不再如此。此外,效能已經停滯了好幾年,而 PCIe 4 理論上可以提供比此處獲得的 5GB/s 更好的速度。

又一次失望,缺乏對 M.2 SSD 格式的原生支援確實很不幸,包括在 Mac Studio 上!蘋果似乎總是想以一種誇張的方式在客戶的支持下賺錢,被視為火腿。更令人驚訝的是Mac Pro(下圖),儘管它的目標是可擴展和多功能。
由於機器內有如此大的空間(溫和地說),蘋果在 WWDC 2023 主題演講期間主要討論了 Mac Pro 中擴展儲存的可能性。

他已經是終於可以升級專有模組的內部儲存了。然而,只有兩個插槽,您只能使用 8TB (2x4TB),如果您在購買後決定,費用可能會很高...

的確,8TB 售價 3200 歐元,您仍然需要沒有原始條帶,由於缺乏額外的位置。為什麼蘋果不提供至少 4 個插槽?神秘。


另一個令人驚訝的來源是蘋果仍然提供 2 個 SATA 端口,當時用於 DVD/藍光播放器,但由於缺乏位置,不可能將可能的閱讀器整合到機器中。對於這種格式的儲存託架或 SSD 也好不了多少:SATA電源插頭是專有的!自 2019 年以來,除非您購買一根,否則不可能在商業上找到這種電纜。特定 Pegasus RAID這似乎是唯一提供正確連接的!

恩芬,最煩人的擔憂M.2接口,10年市場標準,並且允許您本機安裝商業 SSD。你知道嗎? Mac Pro 中沒有一個,而 PC 主機板預設至少包含一個(側面有真正的 SATA),即使是入門級!

在 Apple,您必須透過 PCIe 端口(這是相同的標準,但不同的連接)。然後有必要(額外)購買售價在 20 到 150 歐元之間(有些甚至接近 1000 歐元)的卡,只是為了能夠整合 M.2 SSD!


我測試了不同的型號(所有連結都在文章末尾),包括 Mac Pro 2019 的舊板,它成功了! Apple 允許您升級到 PCIe 4(但不能超越),這在速度方面仍然留下了巨大的可能性。

例如,這透過同一 16x 卡上的 M.2 SSD RAID。缺貨且價格低廉(算上一千歐元),我們無法測試它。 Sonnet 還提供大量 PCIe/M.2 卡,因此有很多選擇可以使這款 Mac Pro 成為真正的存儲塔,這是反對 Mac Studio 應該完全依賴外部盒子的有力論據。

因此,在實踐中,您可以獲得比Apple更高的速度,甚至可以多買SSD鏡片
,但存儲便宜得多寒冷的
(備份等)。例如,Crucial 的 P5 Plus 提供 6,600 MB/s。

另一方面,不可能在單一連接埠上獲得 T700 的吞吐量(12,400 MB/s),因為我們的 Mac Pro 仍然不支援 PCIe 5!再次強調,這種情況無疑會發生在 M3 晶片中,但無論如何,對於這台機器來說,這是多麼不一致,因為 PCIe 的利益主要涉及儲存!
Mac Pro:PCIe 線路受限
因此,Mac Pro 與 Mac Studio 的不同之處在於其獨特的 PCIe 連接,允許卡(視訊、音訊、儲存等)本地安裝在機器中。

但當你深入這座看似整潔的大塔的內部時,你會發現驚喜並不總是存在。例如,食物是專有的!你必須買貝爾金電纜 (!) 售價 85 歐元並缺貨在寫這些行的時候。這一切都是為了在一個空箱子裡節省幾毫米,這真的很嚴重嗎?

在機器內部,我們發現:
•兩個 16x 插槽
•四個 8x 插槽
•一個 4x 插槽忙於 Apple I/O
如果你計算一下,因此,Apple 提供了 64 條 PCIe 線路,而 M2 Ultra 晶片僅支援…僅 32 條線路!正如已經評論開發人員 Hector Martin 認為 PCI 線路的分佈考慮得很不周全:

8x Gen4:
• x1 USB 內部
• x2 SATA 內部
• x4 用於輸入/輸出
• x8 用於插槽6
• x1 用於乙太網路 1
• x1 用於乙太網路 2
• x1 用於 WiFi/BT
16x Gen4:
• x16 至插槽1
• x16 至插槽2
• x8 至插槽3
• x8 至插槽4
• x8 至插槽5
這有點技術性,但簡單來說,5 個可用 PCIe 連接埠實際上僅共用 16 個 PCIe 4.0 通道,而蘋果理論上在這些地點提供 52 條線路。一種極度超額預訂
PCIe!

想像一下,您購買了著名的 OWC 盒子,在單個 16x 端口上提供 26GB/s,其他板載卡就沒有剩下多少了!例如,如果您有其他 SSD,甚至可能會嚴重感受到這一點...

最後一點,蘋果公司最近證實將來。我們已經懷疑這一點,但這關閉了未來加速2D/3D 部分的可能性的大門,並最終將這款Mac Pro 降級為可恥的封閉機器架構,就像Mac Studio 一樣,它會比它的前輩更快地過時。

我們可以始終整合特定卡(RED、BlackMagic、AVID)甚至音訊擷取卡-儘管介面越來越多地外部化,但不一定需要 PCIe 的速度。假設驅動程式是相容的,但由於缺少卡,我們無法測試(在短短幾天內很難為媒體獲得這些卡,因此我們的部分沒有進行測試)。
連線:Mac Pro 優勢
如果我們將 Mac Pro 的連接埠與 Mac Studio 進行比較,蘋果在連接方面稍微慷慨。
- 8 個雷電(相對於 6 個)
- 2 個乙太網路(相對於 1 個)
- 2 個 HDMI(相對於 1 個)
- 3 個 USB(相對於 2 個)


相比之下,兩台機器提供相同數量的外部螢幕(8x4k 或 3x8k)和一個插孔(Mac Pro 上沒有特定的輸入)。

Mac Studio 只提供一項優勢,那就是 SD 讀卡器,對於攝影師和攝影師來說非常實用。遺憾的是,蘋果沒有將其添加到 Mac Pro 的頂部,而 Mac Pro 的設計與 Intel 版本相比沒有絲毫改變!

最後,我們注意到這兩台機器上原生存在 WiFi 6E,這是 2023 年的正常選擇,但不一定是最有用的-專業人士喜歡電纜,更可靠地保持流量。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庫比蒂諾製造的另一個謎團。

另一方面,蘋果WiFi 6E的實施仍需完善。即使我們的機器與 WiFi 6E 終端連接良好,速度仍然適中,與 WiFi 6 相當。
真正靜音的機器
使用晶片智慧型手機
對於專業機器,蘋果繼承了它們在功耗和過熱方面的優勢——例如在工作室中的一個主要優勢。

測量功率活動時功耗為 50 到 70W(有螢幕時為 120W),Mac Pro 上高達 250W(Mac Studio 上為 220)在滿載時,熱量產生相當有限。

實際上,即使頻繁使用,我們的兩台 Mac 也不會產生任何明顯的噪音。我們在 Mac Studio 輸出前測得小於 40db,而 Mac Pro 在典型辦公室中不會產生任何額外噪音(25 至 35db 之間)。

正如 June 所說,她對這個級別非常敏感(音頻專業要求),M1 Ultra 破裂時發出輕微的、清晰可聞的嘶嘶聲。因此,蘋果徹底改造了其通風系統。

Mac Pro 保留了其英特爾前身的所有通風和被動散熱器,很大程度超大(如電源),這使您可以在任何情況下獲得絕對冷的機器,而 Mac Studio 則不然!

的確,機器前面,鼓風機靈敏,我還建議您不要將其放在您面前的桌子上(連接器一側)。正如我們令人驚訝地測量到的,這種小熱風甚至可以吹到 50 度以上!

也將是必要的看看這個相當高的溫度是否對位於下方的連接器沒有影響。請放心,電纜在這些溫度下不會熔化,但一些電氣控制器可能會因長期暴露在這樣的溫度下而受到影響。
Bilan:Mac Pro 還是 Mac Studio?
類似的機器相差近 3,000 歐元,我們可以說蘋果為其大型可擴展外殼收取了很高的費用!

以配備 76 核心 M2 Ultra 的 Mac Pro 的價格,您可以獲得同樣強大的 Mac Studio,但配備 8TB 內部 SSD 和 128GB RAM!該機器還應該滿足 90% 需要 Apple Silicon 晶片的專業人士(架構、圖形、攝影等),大多數專業應用程式現在已經適應了這種 ARM 架構。

如果您不需要 PCIe 頻道,問題很快就得到解答
,正如另一個人所說。鑑於 Mac Pro 2023 最終非常封閉的架構,Mac Studio 現在是更合理的選擇。

不過,我想樂觀一點:Apple 擁有打造真正有趣的 2024 年 Mac Pro 的所有條件:
- 一兩個M3 Extreme晶片
- 的PCIe 5.0最低限度
-32 甚至 64 條 PCIe 線
- 的原生 M.2 SSD 插槽
- 標準電源連接器

Mac Pro 2023 看起來更像是過渡機:蘋果曾承諾在 2022 年底將整個產品系列遷移到 Apple Silicon,因此它必須在最後期限前完成。

抵達後,這座大塔的顧客可能仍然非常稀有,並且無疑地更願意將他們的英特爾模型再保留幾年。看到在 PC 上的效能會比在 Mac Pro 上更好,這也有點令人惱火,因為技術選擇有問題,但希望不是一成不變的。
文章中介紹的我們的配件
與 M1 Ultra 世代相比,這款 Mac Studio M2 Ultra 取得了明顯進步,顯著提高了圖形性能,包括視訊部分(編碼/解碼)。另一方面,正如預期的那樣,CPU 進展甚微。 Mac Studio 仍然是一款多功能、同質、配備精良的機器,具有豐富的連接性,同時完全靜音。而且對於這個尺寸的機器來說,價格最終並沒有那麼高!
多麼令人失望啊! Mac Pro 使用與 Mac Studio 相同的 M2 Ultra 晶片,但沒有提供任何性能優勢。由於 RAM、CPU 和 GPU 都是焊接在一起的,而且無法升級,它失去了許多最初的興趣。儘管 PCI 連接埠僅限於第四代,但如果沒有「Extreme」M2,這台機器就沒有什麼興趣。即使是內部儲存也很複雜,需要使用專有的 PCIe 連接埠和電纜。期待M3 Extreme版本,祈禱蘋果重新思考機器的內部架構!